巨弘旅行社
|
|
|
|
|
福 爾 摩 莎 ∼ 台 灣 |
|
|
|
•面積:36,000 平方公里
•人口:約2300萬人
•首都:台北市
•人民:漢人、原住民
•語言:華語/台語/客家話/原住民各族族語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
•台灣觀光地圖:http://taiwan.net.tw/lan/Cht/map/
台灣是個呈南北狹長型的海島,面積約有3.6萬平方公里(14,400平方英哩),位於亞洲大陸東南方、太平洋西岸東亞島弧間,北臨日本、琉球群島,南接菲律賓群島,是往來亞洲各地的樞紐;航空網路四通八達,為非常便利的旅遊地之一。
過去50年台灣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台灣製造的產品行銷全世界,名列世界第15大貿易國,它同時也是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外資的主要來源國。
台灣不大,但蘊藏的自然資源和人文風貌卻十足可觀。在自然資源方面,由於地層板塊運動不斷的進行,造成台灣複雜多變的地形地貌,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島嶼、縱谷與海岸等景觀豐富;再加上北迴歸線恰好從中通過,使台灣同時擁有熱帶、亞熱帶、溫帶等各種自然生態,其中原生特有種的比例相當高, 在18,400多種野生動物中即佔20%以上,如櫻花鉤吻鮭、台灣彌猴、台灣黑熊、藍腹鷴等,已使台灣成為世界保育的重地之一。
為維護優美的自然景觀與保護生態,境內設置6個國家公園和13個國家風景區,將全台最精華的自然美景和觀光資源集合在內。不僅可探訪太魯閣氣勢磅礡的險峻高山峽谷;乘坐登山鐵道小火車,穿梭林間觀看阿里山的日出、雲海;抑或攀登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見證雄偉山岳和四季景緻之變幻;來到南台灣的墾丁,濃厚的海洋渡假氣息讓人感到輕鬆自在,享有「亞洲夏威夷」的美譽;日月潭則是一顆耀眼的山中明珠,湖山共融的景色教人嘆絕!而花東海岸和縱谷,保留了東台灣最純淨的自然氣息﹔離島的金門與澎湖,則以豐富的地方特色、人文史蹟拼湊出與眾不同的風情…….這些都是寶島美麗的召喚與邀約!
在人文風貌方面,由於兼融閩南、客家、外省及原住民等不同的族群,形成多姿多彩的人文色彩,無論在宗教信仰、建築、語言、生活習慣及飲食風味上,均處處展現和諧共榮的繽紛景象;其中「美食」為最鮮明的一項代表,舉凡台菜、客家菜、湘菜、川菜、日式、韓式料理,或是傳統小吃、地方特產美食,呈現出多元豐富的美食饗宴,使台灣「美食王國」之名備受世界肯定 |
|
|
|
熱 情 的 台 灣 子 民 |
|
|
|
台灣人口約2300萬人,現在的台灣居民多為來自中國大陸各省的移民後裔,其中以東南沿海的福建、廣東移民為最多,由於族群融合的情形相當普遍,原本承襲中國的省籍界線在今日的台灣已逐漸消逝。此外,現今在台灣為數約36萬人的原住民,是最早定居在此地的族群。
目前可分為:賽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雅美族、曹族、邵族、噶瑪蘭、太魯閣族12族。 |
|
|
|
語 言 |
|
|
|
民國38年隨政府播遷來臺的新移民,籍屬各省區,語種複雜,但大體都能以「官話 (mandarin)」溝通,在臺灣稱「國語」,在海外稱「華語」。隨著教育的普及,「官話」已成為臺灣各族群的共通語。
而台灣族群由於以閩南人居多,因此會說閩南話(福佬話)的居民也不少。人數較少的客家人與各族原住民,也都保有其族群所特有的語言。由於台灣受到日本殖民統治達半世紀之久,許多老一輩在光復前接受日本教育的居民還會說一點日語。
台灣最普及的外語是英語,為國民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但外國遊客搭乘計程車時,還是先將目的地以中文書寫再拿給司機看,是較為保險的作法。
此外,台北是學習中文的絕佳地點,有許多語言學校提供中文教學,由鐘點課程到授與學分的大學課程都有,所以許多歐美人士會利用渡假或花一、兩年的時間來台灣學習中文。
|
|
|
|
歷 史 |
|
|
|
台灣的歷史至少可上溯至7000年前。7000年前起到大約400年前,南島語系原住民的祖先先後、陸續的漂流到台灣來,成為目前所知台灣最早的居民。
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西洋人航行到遠東地區進行殖民、貿易活動,台灣由於位於東亞陸域與海域交點,同時也是東北亞海域與東南亞海域交會之處,遂成為當時在東亞海域活動的東、西方各勢力的交集點。17世紀前期,荷蘭人進駐安平(今台南),建立據點,開始在台灣進行傳教、貿易及各項生產活動,並招募大陸沿海地區的漢人來台墾殖,開啟台灣多族群歷史的開端。
其後,在短暫的鄭氏政權時期及清朝統治的兩百多年間,漢人移民逐漸增加,在台灣形成漢人社會。19世紀末在帝國主義向外擴張的浪潮下,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殖民統治的50年間,台灣社會逐漸由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1945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脫離異民族殖民地統治。20世紀後半期,在歷史的交錯中,台灣歷經了經濟奇蹟與政治民主化的過程,舉世矚目。台灣的歷史發展不論從台灣本身的發展脈絡或放在世界的歷史脈絡來看,都有其特殊之處,也吸引著世界各國歷史學者的關注。
現在的台灣,擁有優質的公共建設、便利的運輸系統及完善的通訊服務,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先進地區。 |
|
|
|
文 化 |
|
|
|
初到台灣的你,一定會為這眼前的一切感到驚艷不已,因為豐富多元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灣文化。台灣發展的過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國大陸移民,而此地人民甚為注重傳統文化的保存,也逐漸發展出新的文化,同時,在台灣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國文化,也可以欣賞到荷蘭、日本所留下的歷史古蹟。
中華文化
台灣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中心,除了故宮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國歷代文物之外,也可以從以下各個面向窺探:
寺廟與建築
台灣的傳統建築,是民間藝術的總匯,裝飾特別精美,舉凡彩畫、書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構成建築的要素,從中能深刻的洞悉豐富內涵的台灣文化。此外,除了可在台灣看到由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所承襲的中國傳統建築外(如:板橋林家花園),中國的廟宇建築也是隨處可見,其中鹿港的龍山寺、天后宮以及北港朝天宮等,都是台灣最知名且歷史悠久的寺廟,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
民俗文化與藝術
台灣重要的歲時節令包括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中元節……等;而松柏嶺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媽祖進香、北港媽祖出巡、臺北迎城隍、東港王船祭、二結王公過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灣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動。另外,台灣除了傳承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之外,也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特有的歌仔戲與布袋戲,歌仔戲是結合台灣各種地方戲曲小調、音樂為一體的表演藝術;布袋戲近來更結合聲光特效,廣受年輕人喜愛。
台灣的電影與表演團體,近年來也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再次展現出中國傳統與台灣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台灣武術
武術對我國而言,原是為了抵禦外侮才練武強身。早在明朝時期,即有村莊聘請拳師來台教拳授藝,之後陸續傳入如從日據時期至今仍保留的鶴拳,台灣光復後傳進的北少林長拳、洪拳、八極拳、螳螂拳、太極拳…等,使得台灣武術呈現百家爭鳴的景象。近年來,武術除了在技擊方面的發展,更結合了養生、藝術、觀光民俗活動,甚至進入學術的殿堂,而展現了多姿多采的風貌。尤其現在在台灣清晨公園運動的人群裡、一般廟會的宋江陣,以及演藝廳的表演之中,我們都可見到武術融入在台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原住民文化
豐年祭、祖靈祭、狩獵祭、圖騰、蛇紋…,台灣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為台灣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台灣的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台灣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區,計有:賽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雅美族、曹族、邵族、噶瑪蘭、太魯閣族12族,有各自的語 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目前正面臨同化與文化保存的問題。其中,台灣外島蘭嶼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絕,是最晚與漢人接觸的一支,因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殖民影響
你可以在台灣的許多角落,看到過去殖民時代的影子。淡水的紅毛城,是荷蘭人與葡萄牙人佔領台灣的遺址;台北人聲鼎沸的迪化街、桃園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見日據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巴洛克建築,現在台北的許多日據時代的重要建築,例如:台北西區的總統府、行政院、舊臺大醫院…等,都加了夜間照明以展現其古典婉約,成了點綴台北夜空的裝飾,讓台灣少了歷史悲情,多了份藝術人文的浪漫風情。
這就是台灣,一場文化饗宴。浪漫、傳奇、莊嚴、趣味……你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
|
|
|
氣 候 |
|
|
|
氣象萬千的台灣
如果你來自高緯度國家,那麼旅遊台灣,你將可以拋掉厚重的外衣,盡情享受溫暖和煦的陽光,或者你想一嚐暢快流汗的快感,可以到台灣南部四季如夏的墾丁沙灘,也不用擔心會被艷陽曬傷,因為位於亞熱帶氣候區的海島台灣,陽光耀眼不刺激;再加上四面環海,深受海洋氣流的影響,濕潤的天氣型態將讓你全然忘卻那乾燥寒冷的感覺。
如果你來自低緯度國家,依然可以陶醉於這裡溫煦的陽光,因為台灣擁有多一份的清涼,絕對可以滿足你想遠離酷暑的心願。到台灣的山區走走,滿山翠綠的景緻,是來一場森林浴的絕佳時刻,投身在森林的精氣和香氣中,請恣意呼吸台灣這片美麗島嶼的清新空氣吧!
大體而言,台灣全年溫暖,四季中以春冬的變化較大,夏秋變化較小,有著最適合旅遊的天氣,年平均溫度約為22度,平均最低溫不過12-17度(54- 63℉),所以這裡的冬天看不到靄靄白雪,只有在少數的高山地區,可以一瞥雪花的影子。在春夏之交時﹝每年的3月-5月﹞,偶受滯留鋒面徘徊影響,有著細雨綿綿的天氣型態,此時到訪台灣,要記得隨身帶把雨傘,因為漫步雨間雖然浪漫,但是你可不想帶著溼淋淋的身體旅行。台灣的夏天﹝每年的6月-8月﹞,偶爾會有颱風經過,請你留意氣象報導,因為颱風天所造成海邊波濤洶湧的海浪,絕對不是觀賞奇景的好時機。在秋天的台灣﹝約每年的9月-11月﹞,你則可以縱情於天天的晴朗涼爽裡。台灣短暫而溫暖的冬天﹝每年的12月-2月﹞,是賞楓的季節,偶爾來襲的寒流,是泡湯族的最愛。四季如春的台灣,是你旅遊的最佳選擇! |
|
|
|
地 形 |
|
|
|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是16世紀葡萄牙人看到台灣這片青翠秀麗的島嶼所發出的讚嘆;是的,綠意盎然的台灣美景將讓你猶如置身世外桃源。
位於亞洲大陸東南沿海、太平洋西岸的台灣,介於日本和菲律賓之間,正居於東亞島弧之中央位置,是亞太地區海、空運交通要道。總面積約為36,000平方公里(14,400平方英里)。台灣本島東西狹而南北長,全島有三分之二的面積分佈著高山林地,其他部分則由丘陵、平台高地、海岸平原及盆地所構成,主要山脈皆為南北走向,中央山脈由北到南縱貫全島,是台灣東、西部河川的分水嶺;其西側的玉山山脈,主峰接近4,000公尺,為東北亞第一高峰。
高山∼台灣擁有豐富的林相資源,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多達293座,是世界各國少有的地理現象。因為山地多,台灣各類型的登山活動相當風行,由郊山、中級山至攀登高山百岳,溪谷健行、溯溪探源,到長程越嶺縱走,都可以藉著親近蒼鬱溪谷,充分體驗台灣的山林之美。不僅於此,台灣的6個國家公園中更包含許多特殊的地形景觀:立霧溪切割而成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風情,台灣最高的據點─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世紀奇峰大霸尖山的險峻岩峰,以及保留火山體、火口湖等景觀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屯火山群,極富南洋風情的墾丁國家公園熱帶灌叢…,還有以戰地文物地景著名的金門國家公園等。
海洋∼台灣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在東海岸太平洋,可以看到一群群瓶鼻海豚、飛旋海豚、花紋海豚、彿氏海豚、熱帶班海豚跳躍海面。而南方墾丁以及離島的綠島、澎湖地區,還有美麗的珊瑚群,蔚藍美麗的海洋世界,盡收眼底。旅遊台灣,你將看到驚喜!
生態∼台灣氣候溫暖、雨量豐沛,瀉湖及沙洲、平原、盆地、丘陵、臺地、山岳等各式地形齊備,使臺灣具豐富龐雜的動植物資源,並孕育出繁多的生物種類,一個大型的生態公園就此形成。此外,台灣沿岸由於泥質灘地及紅樹林生長,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候鳥群,成為侯鳥過境棲息的庇護所;有在春夏之際由熱帶地區到台灣來避暑的夏候鳥,如羽色豔麗漂亮的八色鳥;也有在秋季時由寒溫帶南下到台灣避寒的冬候鳥,如全世界所剩不多的黑面琵,每年都會來到台灣曾文溪口沼澤地度冬,以及在每年國慶期間,準時來台共度光輝10月的國慶鳥─灰面鷲;還有更多以台灣為中繼站或遷徙終點的侯鳥群,為台灣的生態加注了旺盛的生命力! |
|
|
|
美 食 王 國 |
|
|
|
華人的飲食文化淵遠流長,舉世皆知,雖然今天在國際上各大都市均可吃到中國菜,但是行家們仍一致認為唯有在臺灣才能品嚐到各式各樣道地的中國菜餚。民以食為天的台灣,幾乎是三步一小吃店,五步一大餐廳,由北方口味的烤鴨、燻雞、涮羊肉、溜魚片、青椒炒牛肉、干貝蘿蔔球……,到南方口味的樟茶鴨、鹽焗雞、蜜汁火腿、爆炒蝦仁、乾燒茄子、麻婆豆腐……,可說是應有盡有。近年來由於工商業的發展快速,臺灣吃的文化除了傳統中飲食方式外,也發展到中國式速食連鎖店的經營方式,使得中國吃的藝術變得更加繁複。因台灣地處世界文化交流的總匯,世界各國的飲食也紛紛在臺灣出現,美國的漢、義大利的披薩、日本的生魚片、德國的豬腳、瑞士的乳酪等等,包羅萬象,讓台灣著實成為饕家的天堂。而台灣獨有的本土料理,風靡全球,嚐味一次,必將永生難忘。
台灣菜:
台灣四面臨海,向來漁產豐富,因此大部分的台灣餐館都以海鮮為招牌。另外清粥配上饒有地方特色、一碟一碟的小菜,也非常出名。啖海鮮,嘗清粥小菜已經成為到台灣觀光的必修課程了。台灣菜其實是以福州菜為基礎,加上部分日本料理的影響融合而成。今日台灣菜的特色在於料理方法的精緻。味道清淡,也有不少以甜或酸調味的菜。不論蒸、煮、炒、炸,都別具風味,值得一嘗。其中還有較特別的客家菜,因為早期客家人到處遷徙,為了使糧食易於攜帶與長期保存,曬乾和醃漬在客家菜中佔相當重要的地位,客家主婦處理蘿蔔乾尤其有名。客家菜口味較重,也比較鹹,更重視香味,「客家小炒」足為代表。較有名的客家菜包括:梅乾扣肉、梅菜蹄膀、鹽焗雞、薑絲肥腸、炒毛肚、釀豆腐等。
廣東料理:
廣東位於中國大陸的最南端,省會廣州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因為貿易活動繁盛,各種希奇的材料從海外進來,加上廣東人向來以懂得吃食自豪,所以幾百年來,粵菜一直馳名世界,歷久不衰。
粵菜的烹調方法不論煎、烤、炒、蒸、煮,都以手法細膩著稱,而所使用的食器更在中國各省菜式中以精緻而聞名。另外,由於廣東人長久以來與西方菜式頗有接觸,所以能不斷地取擷西式料理的優點並加以改良,所以年年有進步。近年來,香港有名的廣東大廚先後被禮聘來台,台灣的粵菜水準已漸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前來台灣觀光,千萬不能錯過一嘗粵菜的機會。
福建菜:
又稱閩菜。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加上丘陵眾多,以山珍海產聞名,烹調的口味以清淡、酸甜、不膩為主,著名菜色如花卷魷魚、一品鍋、清拌銀芽、燻河鰻、糟鴨、紅糟鰻魚、佛跳牆等。閩菜最常以酒糟入菜。酒糟就是老酒蒸煮殺菌後遺留的渣質,用它來調味佐菜,讓菜餚散發醇厚的香氣。福州飲食是閩菜的主流,應用海鮮及山珍,其味淡雅,偏於酸甜,其中魚丸、扁肉燕就是具有特色的傳統小吃。
四川料理:
近年來四川菜在海外崛起,幾乎成了中國菜的代言人,且被認為是中華料理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川菜最大的特徵,便是能以最普通的材料,做出最不尋常的美味。簡單的雞肉、青菜、豆腐等材料,經過川菜師傅的烹調以後,便成為截然不同的美味菜式。
川菜在調味上有其特殊的秘訣,在烹煮方法方面,不但花樣多,而且應用的範圍廣,所做出來的菜式,口味獨特,基本上有麻中帶辣的,有酸的,有甜的,有椒鹽的,都非常能夠促進食慾。而不同口味經過巧妙的混合,更可做出幾 10 種以上的複合口味。烹調方法以煸(炸後再煮)、燴(與高湯一起煮)為多,煎、拌、烤、炒、蒸等方法也很常見。
總而言之,川菜以獨特調理與口味著稱,如果有意來台灣大啖一頓,川菜是絕對不可錯過的。
北京料理:
北京為中國的古都,也是中原與邊疆文化交會融合的中心地。北平菜融合了清朝宮廷、回族和蒙古族食物的特色,不僅菜式特別,吃食的方法之多也令人目不暇給。
北京菜特別重視火候與切功。以清淡的口味和軟嫩的口感見長。烹調方法有爆、搨、烤、涮等,不一而足。而且北京菜對湯特別講究,使用大量的蔥、生薑、大蒜佐料烹煮,反映了北方人對生蔥及生大蒜的特別喜好。並且更不可錯過聞名久遠的北京烤鴨。
江浙菜:
江浙菜以上海菜為代表,其發源地包括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方,因江湖環繞四周,盛產鮮蝦、蟹鰻之類,故烹調以海產魚類為主。菜重原湯原汥,無論燉、燜、蒸、炒、燒皆講究火喉,淡兒不薄,酥炸排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著名菜色如東坡肉、雪菜百頁、紹興醉雞、腐乳肉、金華火腿、乾燒魚頭等。
湖南菜:
亦稱湘菜。地處長江中游,物質肥沃。味道重酸辣,芡大油重,講究入味,尤其擅長燻臘肉。「燻」是湖南菜處理肉類獨特的方式,口味濃厚,為湘菜的特徵;湘菜與川菜有一點共同的特點,那便是有不少菜,都使用大量紅椒,辣味十足。
烹調方式擅長燉、煨、炒、蒸、臘、煎、燜、燻。著名的菜色有富貴火腿、左宗棠雞、生菜蝦鬆、魚生湯、酥烤素方等。 |
|
|
|
宗 教 |
|
|
|
台灣是一個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地方,共分為佛教、道教、基督教、摩門教、回教、一貫道教、統一教、印度教等,不僅尊崇傳統信仰,也能敞開胸懷接受外來的宗教思想。
在傳統宗教方面,主要有佛教、道教和民間信仰,但目前除了少數是純粹的佛教寺院外,大部份都參雜道教色彩。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中國人因注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所以常將他們神格化供奉在廟裡祭拜,如關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道教於17世紀傳入台灣,在日據時期,因蘊含中國文化精神,受到日本迫害,信徒只好在佛教寺廟中奉祀道教的神。光復後,由於宗教觀念寬大,佛教、道教合流,在一個神殿中,可同時供奉不同的神,而形成了台灣本土的特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有儒家的孔子。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老師,他提倡禮儀、祭拜祖宗,所以西漢元帝替孔子設祠後,就接著有許多孔廟的建立,都是用來表達對孔子的敬仰。在外來宗教方面,17世紀初葉,天主教和基督教隨著西班牙、荷蘭勢力,先後進入台灣傳教,其中,早期在台灣發展的,除了天主教外,基督教長老教會也曾經扮 演重要的歷史角色。
近來各方宗教蓬勃發展,除了天主教、基督教外,還有回教、大同教、天理教…等,也都在台灣擁有一片空間。 |
|
|
|
|
|